太阳系中的小个子-水星有哪些秘密

太阳系中的小个子-水星有哪些秘密

水星是太阳系内与地球相似的4颗类地行星之一,有着与地球一样的岩石个体。

它是太阳系中最小的行星,在赤道的半径是2,439.7公里。

水星甚至比一些巨大的天然卫星,比如甘尼米德(木卫三)和泰坦(土卫六)还要小 ——虽然质量较大。水星由大约70%的金属和30%的硅酸盐材料组成,水星的密度是5.427克/cm³,在太阳系中是第二高的,仅次于地球的5.515克/cm³。如果不考虑重力压缩对物质密度的影响,水星物质的密度将是最高的——未经重力压缩的水星物质密度是5.3克/cm³,相较之下的地球物质只有4.4克/cm³。

美国发射的“水手10号”在1974年3月、9月和1975年3月探测了水星,并向地面发回5000多张照片,为我们了解水星提供了珍贵的信息。从照片上我们看出,水星的外貌酷似月球,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环形山,还有辐射纹、平原、裂谷、盆地等地形。

水星的表面很像月球,满布着环形山、大平原、盆地、辐射纹和断崖。197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开始为水星上的环形山命名。

水星表面上有着星罗棋布的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既有高山,也有平原,还有令人胆寒的悬崖峭壁。据统计,水星上的环形山有上千个,这些环形山比月亮上的环形山的坡度平缓些。

水星上的环形山和月球上的环形山一样,也进行了命名。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已命名的310多个环形山的名称中,其中有15个环形山是以我们中华民族的人物的名字命名的。有伯牙:传说是春秋时代的音乐家;蔡琰:东汉末女诗人;李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唐代大诗人:董源:五代十国南唐画家;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姜夔:南宋音乐家;梁楷:南宋画家;关汉卿:元代戏曲家;马致远:元代戏曲家;赵孟頫:元代书画家;王蒙:元末画家;朱耷:清初画家;曹沾(即曹雪芹):清代文学家;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家。

水星表面平均温度约452K,变化范围从90-700K,是温差最大的行星。白天太阳光直射处温度高达427℃,夜晚太阳照不到时,温度降低到-173℃。可以比较一下地球,地球上的度温变化只有11K(这里只是太阳辐射能量,不考虑“季节”,“天气”)。 水星的表面的日照比地球强8.9 倍,总共辐照度有9126.6W/㎡。

令人惊讶地是,在1992年所进行的雷达观察显示,水星的北极有冰。一般相信这些冰存在于阳光永无法照射到的环形山底部,由于彗星的撞击或行星内部的气体冒出表面而积累的。由于没有大气调节,这些地方的温度一直维持在华氏零下280度(约合-173℃)左右。

水星的表面表现出巨大的急斜面,有些达到几百千米长,三千米高。有些横处于环形山的外环处,而另一些急斜面的面貌表明他们是受压缩而形成的。据估计,水星表面收缩了大约0.1%(或在星球半径上递减了大约1千米)!

水星表面受到无数次的陨石撞击,到处坑洼。当水星受到巨大的撞击后,就会有盆地形成,周围则由山脉围绕。在盆地之外是撞击喷出的物质,以及平坦的熔岩洪流平原。此外,水星在几十亿年的演变过程中,表面还形成许多褶皱、山脊和裂缝,彼此相互交错。

水星的环形山很类似月球。水星表面最显著的特征(只包括已经被拍摄过的部分)之一是一个直径达到1360km的冲击性环形山:卡路里(Caloris)盆地,是水星上温度最高的地区。如同月球的盆地,Caloris盆地很有可能形成于太阳系早期的大碰撞中,那次碰撞大概同时造成了星球另一面正对盆地处奇特的地形。水星地形被标记为多起伏的,原因是几十亿年前水星的核心冷却收缩引起的外壳起皱。大多数的水星表面包括二个不同的年龄层;比较年轻的比较平,或许是因为溶岩浸入了较早地形的结果。除此之外,水星有“显著性”的“周期性膨胀”。

水星在地面上观测水星,几乎看不到它的细节。1973年11月3日,美国发射了水手10号宇宙飞船,对水星进行飞近探测。它是人类第一个“访问”水星的宇宙飞船。在它与水星三次相会的过程中,向地面发回了5000多张照片,为我们了解水星提供了珍贵的信息。在最后一次,它距水星表面仅372千米,拍摄了非常清晰的水星电视图像。

水星表面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星罗棋布,既有高山,也有平原,还有令人胆寒的悬崖峭壁。据统计,水星上的环形山有上千个,这些环形山比月亮上的环形山的坡度平缓些。

水星的疑点

科学界的观点是认为在太阳系早期的狂暴撞击时代,水星曾遭遇严重撞击,导致其失去了密度较低的一部分外壳,因此留下了密度相对较大的部分。而此次信使号探测器的任务中有一项便是通过对水星进行全地表化学成分分析来检验这个理论。

水星含铁的百分率超过任何其他已知的星系行星。这里有数个的理论被提出来说明水星的高金属性。

一个理论说本来水星有一个和普通球粒状陨石相似的金属—硅酸盐比率。那时它的质量是我们观测到质量的大约2.25倍,但在早期太阳系的历史中的某个时间,一个星子/微星体撞掉了水星的1/6。影响是水星的地壳和地幔失去了。类似的另外一个理论是一个用来解释地球月亮的形成的,参见巨物影响理论。

另一种说,水星可能在所谓太阳星云早期的造型阶段,在太阳爆发出它的能量之前已经稳定。在这个理论中水星那时大约质量是我们观测到的两倍;但因为原恒星收缩,水星的温度到达了大约2500-3500K之间;甚至高达10000K。许多的水星表面的岩石在这种温度下蒸发,形成"岩石蒸汽",随后,"岩石蒸汽" 被星际风暴带走。第三个理论,类似第二个,认为水星的外壳层是被太阳风长期侵蚀掉了的。

关于星体磁场

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火星、金星、地球、木星、土星都有磁场,但只有水星是太阳系类地行星中除了地球之外唯一拥有显著磁场的行星(不过尽管如此,它的磁场强度也仅有地球的1%不到)。对于一颗行星来说,磁场的有无绝非小事,就拿地球磁场来说,它构成了地球上生

命的保护伞,帮助抵挡有害的太阳射线和其它宇宙射线,从而造就了生命的乐园。所罗门博士将地球磁场称作“我们的辐射保护伞”,如果没有地球磁场,地球上的生命将很难出现和演化。

研究人员相信水星的磁场产生机制和地球的相同,那就是其外核部位导电熔浆的流动形成的“电机”模式。

关于大气层

水星上有极稀薄的大气,大气压小于2×10百帕大气中含有氦、氢、氧、碳、氩、氖、氙等元素。由于大气非常稀薄,水星的表面白天和夜晚的温度相差很大,实际上水星大气中的气体分子与水星表面相撞的频密程度比它们之间互相相撞要高。出于这些原因,水星应被视为是没有大气的。

水星的大气非常不稳定,经常从这颗行星的微弱重力的束缚中逃逸出去。现在科学家还不清楚水星的大气从哪里获得源源不断的补充。研究人员怀疑,水星大气中的氢和氦正是借助太阳风 (太阳发出的带电超声波粒子流)被不断地带到这里。 “信使”号将对这颗行星的大气进行近距离观测,以查明水星大气是如何产生的。

水星上真的有可能存在冰吗?

1991年科学家在水星的北极发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亮点,造成这个亮点的可能是在地表或地下的冰。

2014年,美国航天局派往水星的探测器信使号,早前传来的照片中,却发现北极地区一个陨石坑附近有冰的存在,是首次真正发现水星有冰。

专家估计冰块有数以十米厚,但亦可能延伸至坑洞内。虽然水星围绕太阳转一圈需时58个地球日,几乎整个大地都被阳光照射,但水星的极地则永远无法被太阳照到,温度低得有机会让冰形成。

由于水星的轨道比较特殊,在它的北极,太阳始终只在地平线上徘徊。在一些陨石坑内部,可能由于永远见不到阳光而使温度降至零下161℃以下。这样低的温度就有可能凝固从行星内部释放出来的气体,或积存从太空来的冰。

最近天文学家们通过对水星的观测,发现水星上出现了神秘的移动物体。这种移动的物体数量不多,但是可以发出耀眼的光芒。这种神秘的物体是什么呢?有的天文学家认定这是水星上的智慧生物,虽然水星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但是这些智慧生物应该已经适应了水星上的环境。还有的天文学家认为这些移动的发光物质只是地壳变动引起的。

目前还没有肯定的说法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Copyright © 2088 神之射手基地-网游活动专题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